创业者不能向管理者转化是企业的悲剧
发布日期:2015-12-15浏览:3380
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希望的新时代。我们的管理者应该担负起历史赋于我们的责任,应该努力学习管理理论,并真正掌握它、运用它,努力使自己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,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今天,所有企业的管理者,都需要把企业管理当作一门独立的专业,去系统的学习,恭恭敬敬地学习,老老实实地学习。的确,由于人生经历和工作经历的限制,很多企业家不懂得企业管理,也不懂得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有哪些。
创业者不能向管理者转化是企业的悲剧
创业者必须懂得通过学习转变成管理者
有一些企业,凭借着当时特定的市场机遇和企业家自身的聪明才智,在风起云涌的市场大潮中披荆斩棘,杀出了一条极具自身特色的成长之路。当该企业到达一定规模和行业地位后,企业家可能陶醉于成功后的自我满足,不屑于虚心学习和创新,固步自封,结果企业停滞不前甚至迅速进入衰退期。
我们相信,成功的企业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白手起家,以一种开创性姿态出现,而最终获得成功的人。他们确实能够远在他人意识到之前就把握了时代发展的方向,从而用正确的战略把企业带向辉煌。因此,在他们身上,除了高瞻远瞩、远见卓识之外,往往还能见到一些独特的个人气质。在创业阶段,正是企业家这些颇具魅力的人文因素影响了企业核心文化的形成。
但是,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阶段,面临着从开发生存空间到稳定持续性发展的转变时,企业的领导者也面临着转型的客观要求:从叱咤风云的开拓者向专业的领导者转变,从创业者向管理者转变。这个问题正为越来越多有眼光的中国新出现企业的领导者们所关注。但是,有不少的企业家还是沾沾自喜的沉浸在个人英雄的自满之中。
个人英雄主义是创业者的误区
任何一个希望自己在流程中贡献最大、青史留名的人,他一定就会形成黄河的壶口瀑布,长江的三峡,成为流程的阻力。
华为曾经是一个“英雄”创造历史的小公司,现在正逐渐演变为一个职业化管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。淡化英雄色彩,特别是淡化领导人、创业者的色彩,是实现职业化的必然之路。只有职业化、流程化才能提高一个大公司的运作效率,降低管理内耗。
华为第二次创业的一大特点就是职业化管理,职业化管理就使英雄难以在企业管理的高层生成。公司实现端对端的流程化管理之后,每个职业管理者都在一段流程上进行规范化的运作。所以,不会突出哪一个人的地位和作用。
企业的管理者通过带领团队共同作战,在市场上取得预期的成果,就如一列火车从广州开到北京。其间,有数百人搬了道岔,有数十个司机接力。不能说最后一个驾车到了北京的就是英雄。即使需要一个人去接受鲜花,他也仅仅是一个代表,并不是所谓真正的英雄。
个人魅力不能够代替管理的专业化
只在河里游泳的人,不知道大海的宽阔。由于知识、文化、阅历的局限,又不重视专业管理知识的学习,许多创业者在后期其实浪费了许多创造财富和持续发展的机遇,甚至让一个个有巨大潜力的机遇都悄然溜跑。其主要原因,就是这些创业者或企业家不知道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什么。秦池、孔府家、爱多、长虹等等,都是典型的例子。
企业的创始人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个人魅力。由于他在企业初期生存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,因此经常是只要靠威信就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作。但是,作为职业领导者,必须意识到管理成熟企业强调的是企业文化和机制,而不是领导者个人,因此必须弱化个人的作用。
弱化领导者的作用,是为了强化企业的制度、文化和团队的作用。尤其是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民营企业,这一点非常必要。不懂得这个道理,企业的发展一定会遇到挫折。
管理,是一门独立的专业,是一门系统的学问。有了权位,也不等于是成为管理的内行了。外行管理者的悲哀在于:把努力了误以为是尽职了;把忙碌了等同于是负责了。殊不知,不懂才是最大的失职!
企业家不及时转换角色是企业的悲剧
我们可以看到,有的企业领导者本人就是企业制度的替身,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,致使制度没有存在的空间。但是要想更长远地发展,就必须建立和执行有效的企业运行机制,把企业建设成为有高效的组织,从而发挥组织的功能。
在这方面,如果想成为职业化的领导者,就必须下大力气抓组织建设,即把握三个内容:一是企业理念,包括价值观和使命,以及企业文化;二是管理队伍,企业应该掌握一套方法来建设完善和稳定的管理队伍,包括核心骨干团队;三是企业制度,包括各种有效的机制,这不仅意味着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规章制度,更关键的是执行这些制度,形成有效的机制。这些是企业的主要管理者最主要的职责。
只有做到这些,创业者或领导人即使在置身其外的情况下,也能够让企业的航船不偏离正确的大方向,稳定、高速、持续的驶向宏伟的既定目标,实现基业长青的伟大商业理想。
总之,在企业从创业阶段向发展阶段过度的时候,企业家们必须学会转变思想,改变方法;必须重视学习管理,改变角色,成为职业化的管理者。不懂就需要有学习的态度,如果不学,就有可能把自己的企业带向歧途。
团队是成功的关键
经营企业,不能够只依靠个人英雄,必须依靠广大员工。因此需要重视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。管理者的任务是,自己首先做职业化的管理者,并为企业设计和建立规范化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,然后在职业化和流程化的管理体系中,让每一个员工发挥自己的作用,做到以人为本。
在现代企业里,以人为本,尊重群众,重视员工,是指这样一些层次的观念:第一,人和团队是企业在发展和竞争中成功的第一因素;第二,人的潜能是无穷的,需要管理者通过卓有成效的管理去开发和利用;第三,优秀的团队能够完成平凡的人所无法完成的任务,也能够做出难以想象的事业,创造奇迹。
作为一个现代企业,我们还需要不断的进行组织创新,把每一个人训练成为职业化的成员,打造优秀的团队,靠团队的力量打天下。组织创新的最大特点在于,它不是某一个个人英雄的行为,而是要经过组织试验、评议、审查之后的规范化创新。
以人为本是建设好团队的前提
当代的企业,特别是民营企业,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,需要明确以人为本的理念,并使之进入企业的制度和工作流程。
企业需要在以人为本的原则指导下,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性化的制度;密切关注员工的利益和精神状态,与员工做好沟通交流,善纳群谏;为员工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,使员工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,在工作中得到快乐,在快乐中积极工作,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创造力。
这样,就有可能调动和发挥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,凝聚每一个员工的创造力,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,给整个企业带来活力和朝气。
今天,所有企业的管理者,都需要把企业管理当作一门独立的专业,去系统的学习,恭恭敬敬地学习,老老实实地学习。的确,由于人生经历和工作经历的限制,很多企业家不懂得企业管理,也不懂得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有哪些。
创业者不能向管理者转化是企业的悲剧
创业者必须懂得通过学习转变成管理者
有一些企业,凭借着当时特定的市场机遇和企业家自身的聪明才智,在风起云涌的市场大潮中披荆斩棘,杀出了一条极具自身特色的成长之路。当该企业到达一定规模和行业地位后,企业家可能陶醉于成功后的自我满足,不屑于虚心学习和创新,固步自封,结果企业停滞不前甚至迅速进入衰退期。
我们相信,成功的企业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白手起家,以一种开创性姿态出现,而最终获得成功的人。他们确实能够远在他人意识到之前就把握了时代发展的方向,从而用正确的战略把企业带向辉煌。因此,在他们身上,除了高瞻远瞩、远见卓识之外,往往还能见到一些独特的个人气质。在创业阶段,正是企业家这些颇具魅力的人文因素影响了企业核心文化的形成。
但是,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阶段,面临着从开发生存空间到稳定持续性发展的转变时,企业的领导者也面临着转型的客观要求:从叱咤风云的开拓者向专业的领导者转变,从创业者向管理者转变。这个问题正为越来越多有眼光的中国新出现企业的领导者们所关注。但是,有不少的企业家还是沾沾自喜的沉浸在个人英雄的自满之中。
个人英雄主义是创业者的误区
任何一个希望自己在流程中贡献最大、青史留名的人,他一定就会形成黄河的壶口瀑布,长江的三峡,成为流程的阻力。
华为曾经是一个“英雄”创造历史的小公司,现在正逐渐演变为一个职业化管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。淡化英雄色彩,特别是淡化领导人、创业者的色彩,是实现职业化的必然之路。只有职业化、流程化才能提高一个大公司的运作效率,降低管理内耗。
华为第二次创业的一大特点就是职业化管理,职业化管理就使英雄难以在企业管理的高层生成。公司实现端对端的流程化管理之后,每个职业管理者都在一段流程上进行规范化的运作。所以,不会突出哪一个人的地位和作用。
企业的管理者通过带领团队共同作战,在市场上取得预期的成果,就如一列火车从广州开到北京。其间,有数百人搬了道岔,有数十个司机接力。不能说最后一个驾车到了北京的就是英雄。即使需要一个人去接受鲜花,他也仅仅是一个代表,并不是所谓真正的英雄。
个人魅力不能够代替管理的专业化
只在河里游泳的人,不知道大海的宽阔。由于知识、文化、阅历的局限,又不重视专业管理知识的学习,许多创业者在后期其实浪费了许多创造财富和持续发展的机遇,甚至让一个个有巨大潜力的机遇都悄然溜跑。其主要原因,就是这些创业者或企业家不知道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什么。秦池、孔府家、爱多、长虹等等,都是典型的例子。
企业的创始人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个人魅力。由于他在企业初期生存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,因此经常是只要靠威信就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作。但是,作为职业领导者,必须意识到管理成熟企业强调的是企业文化和机制,而不是领导者个人,因此必须弱化个人的作用。
弱化领导者的作用,是为了强化企业的制度、文化和团队的作用。尤其是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民营企业,这一点非常必要。不懂得这个道理,企业的发展一定会遇到挫折。
管理,是一门独立的专业,是一门系统的学问。有了权位,也不等于是成为管理的内行了。外行管理者的悲哀在于:把努力了误以为是尽职了;把忙碌了等同于是负责了。殊不知,不懂才是最大的失职!
企业家不及时转换角色是企业的悲剧
我们可以看到,有的企业领导者本人就是企业制度的替身,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,致使制度没有存在的空间。但是要想更长远地发展,就必须建立和执行有效的企业运行机制,把企业建设成为有高效的组织,从而发挥组织的功能。
在这方面,如果想成为职业化的领导者,就必须下大力气抓组织建设,即把握三个内容:一是企业理念,包括价值观和使命,以及企业文化;二是管理队伍,企业应该掌握一套方法来建设完善和稳定的管理队伍,包括核心骨干团队;三是企业制度,包括各种有效的机制,这不仅意味着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规章制度,更关键的是执行这些制度,形成有效的机制。这些是企业的主要管理者最主要的职责。
只有做到这些,创业者或领导人即使在置身其外的情况下,也能够让企业的航船不偏离正确的大方向,稳定、高速、持续的驶向宏伟的既定目标,实现基业长青的伟大商业理想。
总之,在企业从创业阶段向发展阶段过度的时候,企业家们必须学会转变思想,改变方法;必须重视学习管理,改变角色,成为职业化的管理者。不懂就需要有学习的态度,如果不学,就有可能把自己的企业带向歧途。
团队是成功的关键
经营企业,不能够只依靠个人英雄,必须依靠广大员工。因此需要重视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。管理者的任务是,自己首先做职业化的管理者,并为企业设计和建立规范化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,然后在职业化和流程化的管理体系中,让每一个员工发挥自己的作用,做到以人为本。
在现代企业里,以人为本,尊重群众,重视员工,是指这样一些层次的观念:第一,人和团队是企业在发展和竞争中成功的第一因素;第二,人的潜能是无穷的,需要管理者通过卓有成效的管理去开发和利用;第三,优秀的团队能够完成平凡的人所无法完成的任务,也能够做出难以想象的事业,创造奇迹。
作为一个现代企业,我们还需要不断的进行组织创新,把每一个人训练成为职业化的成员,打造优秀的团队,靠团队的力量打天下。组织创新的最大特点在于,它不是某一个个人英雄的行为,而是要经过组织试验、评议、审查之后的规范化创新。
以人为本是建设好团队的前提
当代的企业,特别是民营企业,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,需要明确以人为本的理念,并使之进入企业的制度和工作流程。
企业需要在以人为本的原则指导下,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性化的制度;密切关注员工的利益和精神状态,与员工做好沟通交流,善纳群谏;为员工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,使员工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,在工作中得到快乐,在快乐中积极工作,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创造力。
这样,就有可能调动和发挥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,凝聚每一个员工的创造力,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,给整个企业带来活力和朝气。